查看原文
其他

众多书画首次面世,从这个展览认识一群别有才情的“浙大先生”

致敬“大先生”的 浙江大学 2022-06-19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

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浙江大学迎来125周年华诞之际

求是墨韵——“浙大先生”书画展

在紫金港校区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办

今天上午

校党委书记任少波宣布展览开幕


林启、蒋梦麟、竺可桢

沈尹默、陆维钊、沙孟海

潘天寿、丰子恺、吴冠中、常书鸿

王淦昌、苏步青、程开甲

……

他们是

学贯中西的鸿学硕儒

享誉盛名的书画大家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浙大先生”




在不同时期

与浙江大学

有过密切联系

或是读书求学

或是教书育人

或是参与校务管理



在这里我们将看到

93位“大先生”的157件作品

这些对联、条幅、信札、尺牍、扇面……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穿越时空、激励心智



一起跟着小浙,逛逛这个展




125岁浙大的

气质与底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在125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云集了一大批学术名家。他们将人文、科学与艺术融会贯通,呈现出宽厚的学术内涵,形成浙大风格,展现浙大气派。我们徜徉“浙大先生”的丹青翰墨,同时也是赓续浙大文脉,传承求是精神,共同见证百年名校的绚丽多彩和灿烂辉煌。


这次展览就聚焦曾为浙江大学的创办、发展、革新作出重要贡献的已故先生们的书画作品,有对联、条幅、信札、尺牍、扇面,内容涉及书稿、诗稿、题跋,极具书卷气息,集中展示了学校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发展理念,充分彰显了浙江大学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


《因竹以兰联》

林启

160cmx38cmx2

纸本 对联

私人收藏


“这些学术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着广泛的兴趣与素养。”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池长庆介绍,以毛笔作为日常的书写方式,是时代的烙印,也是浙大先生们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坚守,欣赏他们的字画,感受才情雅致在笔端泼洒,宛如一股清流润入心间,从中也得以窥见浙江大学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才荟萃


姜亮夫的《历代封建史迹考》题记,字体娟娟秀丽,透露着浓浓的“文气”,不仅是艺术视觉的享受,也是学术气息的熏染;任铭善是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多才多艺,诗词、书画、篆刻皆精通,这次展出的几幅作品就足见他的书画水平之高。池长庆说,像姜亮夫、夏承焘、任铭善这样的学术牛人,“书名”往往被“学名”所淹,但他们的书画总是透露出文质彬彬的独特气息,充满才情


通过这场展览,我们有机会领略名人大家的翰墨手泽,缅怀先生们的学识、风采,感悟他们志存高远、勇于担当、学有专精、求是创新的精神


《水经注》汇校题记

邵裴子

纸本  题记

26.6cmx12cm

浙江大学图书馆藏

邵裴子先生捐赠


正如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田正平所说:“热爱国家、对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心怀敬意,是‘浙大先生’共有的特点,也是‘浙大先生’共同的起点。经过上百年的传承,这一特点早已构成浙江大学精神和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必将绵延不绝,成为学校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源头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上

浙派书画的盛会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本次展览囊括了沈尹默、陆维钊、沙孟海等书法泰斗,陈之佛、潘天寿、丰子恺、吴冠中等画坛领袖的珍贵作品。不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些浙江近现代史上的一代书画巨擘,都曾在浙大任教或求学


《之江大学创校百年纪庆贺词》

潘天寿

纸本  立轴

152.5cmx27cm

浙江大学图书馆藏


用池长庆的话说,这个展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浙江乃至中国近现代书画界的盛会。


陆维钊的雄强霸气、沙孟海的浑厚华滋……他们的格调修为、学识底蕴和对新生活向往的激情,都充盈在字里行间。还有陈去病、张宗祥、马一浮、许寿裳等等,他们无不对书画艺术有着长期深入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最终成为一个时代艺术的“代言人”,广为世人所知。


他们的作品或许在其他场合可以经常看到,但是以“浙大先生”主题团聚却极为难得。


《录山谷题跋》

沈尹默

99.5cmx36cm

纸本  立轴

浙江图书馆藏


在这次展览中亮相的有马一浮的《息阴憩石联》、张宗祥的《川中黄桷山水轴》、王蘧常的《翠满云绕联》、沈尹默的《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潘天寿《之江大学创校百年纪庆贺词》、丰子恺的《梁上燕 轻罗扇 好风又落桃花片》、陆维钊的《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和陈之佛的《寒花积雪》等名家精品,让参观者大饱眼福。


《息阴憩石联》

马一浮

133.3cmx32cmx2

纸本  对联

浙江大学档案馆藏

丁敬涵女士捐赠


这些闪光的名字与面前这些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对浙江大学的历史文化、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了新的体验,似乎经历了一种穿越时空、激励心智的顿悟。



许多作品难得一见

部分为第一次面世


很多大先生虽然在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但却少有书画流传存世。这次展览中有部分展品是第一次公开展出。


 “一代儒宗”马一浮一直悬挂在书斋的《息阴憩石联》、潘天寿给之江大学创校百年所作的庆贺词、马叙伦写在书上的题记等,之前一直珍藏在浙江大学,这次展览也是第一次对公众亮相。此外,还有我国现代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语言文学家陈望道的“辞海”题字、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的书信等等,都是首次亮相。


《辞海题字》

陈望道

尺寸不一

纸本  尺牍

义乌博物馆藏


著名作家郁达夫,很多人都读过他的《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名篇,但鲜有人见过他的真迹。这次展览中,我们也可以一睹真容。


“从这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郁达夫的字不像传统书法家那样‘规矩’,更多体现了他奔放自由的个人性情。”


《春风暮雨联》

郁达夫

170.3cmx37cmx2

纸本  对联

浙江图书馆藏


还有西迁时,湄潭诗社江恒源、祝文白等学者的相互唱和,这些书画作品的背后,是浙大先生“朋友圈”的故事,也是浙大发展历程的珍贵文化记录。



还原竺可桢书房

办展过程如挖宝


在展览中,一座旧式的书房一下子把人拉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抬头看,书房的斋名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题写的“藕舫书屋”。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他与竺可桢校长之间的深厚情谊。浙大西迁时正是在竺可桢的细心关照下,苏步青的妻儿才得以平安到达贵州。苏步青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总是说,这样的好校长,把教师当宝贝,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穿梭在时光的隧道里,作品背后的历史画面也渐渐生动起来。


这次办展过程也正如“寻宝”一般。工作人员深入学校档案馆、图书馆细细寻访,还得到了浙江图书馆、浙江美术馆、温州博物馆、义乌博物馆以及私人藏家们的大力支持。比如,林启的《因竹以兰联》是从福建藏家处借来的,宋恕的《不分兼爱联》是从雁荡山的一处石刻处拓下来的。


“寻宝”的过程漫长又艰辛,结果也是让人欣慰而感动。徜徉在这个集大成者的展厅里,仿佛也沉浸在浙江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


《致柳亚子》

陈去病

纸本  信札

30.7cmx16.7cm

私人收藏


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白谦慎说,“浙大先生”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必定蕴藏着更多赏心悦目的艺术佳作与启迪人心的思想智慧,“这次展览是在精神文化的层面上呈现浙江大学的发展简史,也让我们感受到学术本该具备的自然融通:知识与实践、传统与当代、风格传承与独立审美、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等等。”



从悠悠历史中读到精神

从先生手泽中积淀涵养

期待这次展览成为

学校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的

一张金名片

快来一起打开吧



展览信息





时间:2022.5.18--7.15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


地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1号厅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承办单位:党委宣传部、艺术与考古学院、图书馆、档案馆、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出版社


支持单位:浙江图书馆、浙江美术馆、温州博物馆、义乌博物馆



【参观须知】


入口与停车

校外观众请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蒋墩路校门(学军中学对面)进入校区,凭预约码、48h内核酸阴性报告、行程卡及健康码,于艺博馆南门入馆。


校外车辆无法进入校内,请观众提前规划好出行路线,推荐选择绿色出行。


个人预约

社会公众预约:浙大艺博馆微信公众号→参观预约→个人预约→填写个人信息→完成预约,获得预约码;


校内师生预约:前往艺博馆南门入口→浙大钉扫码预约→填写个人信息→完成预约,获得预约码;


入馆与测温:在艺博馆南门入口处,扫描场所码,出示扫描界面(内含48h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行程卡及健康码绿码)与参观预约码,并配合测温。行程卡有*号、健康码非绿码、无48h内核酸报告、体温异常(高于37.2℃)等情况者,谢绝入馆。


团队预约

因疫情防控,暂不接受团队预约。恢复时间请关注浙大艺博馆微信公众号。



粉丝福利


本次展览还联动浙大文创

截至5月20日中午12点

留言点赞前50名的读者

每人随机送上一份定制版文创礼物

具体以收到为准





文字记者:吴雅兰 柯溢能

摄影及后期:卢绍庆|刘涵丨周亦颖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杨楠

责任编辑:周亦颖


推荐阅读


1.新华社刊文:树我邦国,天下来同!2.聚焦“教育这十年”,浙大通过教育部“云发布”介绍人才培养进展成效3.校庆专属头像框上线!一起换上,为浙大庆生4.全球近百个合作伙伴@浙江大学,125岁生日快乐!5.浙江大学2022年广东省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出炉!6.段永平校友再次捐赠1.7亿元支持浙大基础设施建设!

点个赞和在看,为书画展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